哈崗中文學校發展史(1982 ~ 1988) 王正一

 

本校是於1982年底由孫林淵女士及幾位熱心的家長為中文教育而創立。當時約有學生四十人,租用哈崗一所教堂的三間課室在每週六上午教授中文課程。學校的重大政策是由五位具家長身份的校董來會商決定。

1983 年3月,隨著哈崗地區華人的增加,學校有了擴充的必要。為了尋求華人社會對本校的支持,尤其是解決校舍租借的困難,當時的校董會決定擴大組織而成立了華人協會。協會成立之初,召收了大批非家長、來自各地的會員,並組成了有二十一位成員的理事會。中文學校隸屬於協會之下,但一般校務仍由具有協會理事身份的五位校董來處理。

1983年9月,學校以華人協會中文學校的名義與哈崗學區簽訂了租借教室的合約而遷入地點適中的梅莎羅伯小學,使用四間教室於週末教授中文課程,學生也增加到一百人左右。以後的四個月之中,因華協少數人士對學校的要求與規定逐漸增加,家長與學生們對參加華協所舉辦與中文教育無關的頻繁活動及收費也頗有意見,而提出中文學校脫離華協,單純辦理中文教育的建議。在1984年1月12日的華人協會理事會議中,華協理事以投票方式多數贊成而通過了學校脫離華協的提議。本校從此定名為哈仙達崗中文學校。

1984年2月4日春季班開學日,本校因為發現無法繼續使用位於梅莎羅伯小學的教室及儲存在該小學的教學用具教科書等,而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被迫遷往哈崗的聖馬可私立小學上課。當天隨校遷移的有全體教職員、96名學生及一大群支持學校的家長。家長們隨即在聖馬克小學的校園草地上舉行了臨時大會,並選出了新的理事會來推動校務。這個新成立的理事會遂成為日後重建學校的原動力。

在聖馬克小學的那段日子裡,我們淨化了學校的組織,並為學校的長期發展與改進定下了具體而正確的目標。為了將學校辦理得有效率及專業化,我們制訂了組織章程、細部作業程序及各種實用的表格;申請到了州政府及聯邦政府所核發的非營利機構免稅許可;改進了教學方法及充實了教學內容;增加了學生的課間活動。這些繁雜的校務,除了依靠每位理事的不辭勞苦而貢獻出自己的心神與力量之外,全體家長對學校活動的參與和支持也匯成了一股巨大的向心力,而使事事皆辦得順利。至1994年6月,學校的運作已逐漸進入制度化,而在人事上及財務上已達到無懈可擊的地步。

1984年7月應家長們的要求,本校試辦了暑期班。每週一至週五上午在西達蘭初中上課,授以密集式的中文課程。試辦的效果良好,許多初學中文的學生二個月下來已經能夠寫簡單的中文書信,很是值得告慰。理事們輪流向自己服務的公司請假而去學校照顧一切,也令人感動。

1984年9月,在理事們的奔走之下,獲得了學區委員與官員的協助而遷入租金較為低廉的公立狄伯小學。隨著校舍的擴充及本校單純辦中文教育的成果,逐漸為社區華人所瞭解、接受與支持,學生人數很快地達到二百餘人。

1985 年春,本校開始積極的參加中文學校聯合會所舉辦或協辦的活動。為了籌募活動組的經費及購買視聽教學用具的經費,本校於5月以嘗試者的心態舉辦了一第一次壽款活動。結果家長們的反應熱烈,募集了七千餘元,為以後的募款活動奠定了基礎,也因此將學生的學費維持在最低的標準以下,而減輕了一般家長們的負擔。

1985年夏,本校繼續開設暑期班,並增加了全天班,為雙親都需要上班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學習場所。暑期班的場地也遷到環境較佳的畢克斯比小學。此校位於威爾遜高中對面,因此本校就利用威爾遜高中的游泳池舉辦了下午的游泳班,很受到學生及家長們的歡迎。家長會辦理的營養午餐也令人回味無窮,許多上半天(上午)班的學生,甚至家長,都要吃完了營養便當後才肯回家。

1986年是本校參加對外活動暨比賽的豐收年。學生們代表學校參加的校外活動及比賽,都是頗獲好評並且名列前矛。學生的課間活動也因人數大增(已達三百五十名)而增加到八項。教學方面,也因制訂了教師聘用制度而使教師的素質大為提高。儲備教師的資料檔案也因此而建立。1986年6月春季班結業日,本校舉辦了一次盛大的中華文化展。一整天的節目包括結業式,學生、家長及其他學校提供的表演,以及各項文化及民俗藝術展覽。藉著這次活動,我們很成功地將中華文化的精髓以靜態及動態的方式,介紹給哈崗及鄰近社區的華洋人士。

1987年春,狄伯小學的教室已不敷應用,本校遂將隔鄰的縣立公園活動中心租下,闢為三間教室使用。自1987年秋季班起,因學生人數已達五百人(有些班級已擴到四十餘人)而暫停對外招收新生,祇在有缺額時遞補新生。

高年級學生家長們所關心的中文學分問題,在經過長期的努力之後,本校學生的中文成績終於在1987年12月得到哈仙達崗拉朋地聯合學區的承認。凡在本校就讀的學區高中學生,成績達到標準後均可獲得學區頒發的中文學分。在隨後的幾個月中,本校也繼續地獲得鄰近學區(核桃學區、羅蘭崗學區、鑽石吧學區及富樂頓學區)對本校中文學分的承認。

1988年初,本校購入一只四十呎長的破舊貨櫃。在得到學區的許可後,放置於狄伯小學的校園一角。經過熱心家長的清洗、打磨、上漆、制作書架之後,成為收藏文具、書籍簿本及運動器材等物的儲藏室,減輕了行政人員每週將文具書本從家裡到學校搬來搬去之苦。1988年的暑期班除了傳授中文課程,並繼續開設歷年來所增加的游泳班、課後輔導班、少年科學班及學生旅遊等活動外,還應家長的要求而在下午開辦了電腦班、數學班及英文班。其中電腦班所使用的十五台電腦,是一位熱心家長所捐贈的。1988年秋,本校添購了一部高速影印機,免除了老師們為影印教材所付出的奔波之苦。

過去學校理事、教師及熱心家長們犧牲了自己的週末,任勞任怨地默默耕耘,歷經了許多披荊斬棘的艱辛過程,才獲得今天略具規模的成果。學校今後需要改進的地方仍多,教材及校舍上的障礙仍待克服。值得慶幸的是,已卸任的校長仍經常來校以自己的經驗來協助校務。更值得一提的是,每年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新血進入理事會,而使哈崗中文接棒有人,綿綿不斷的負起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的重任。